作為“十四五”時期廣電科技發展的中心任務,智慧廣電建設近年來在全國各地取得進展,“智慧廣電+”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公共服務能力日益增強,與各相關行業的融合也越發深入。
近日,江蘇省廣電局、江蘇省工信廳公布2022年度江蘇省智慧廣電示范項目評選結果,江蘇有線“沭陽縣顏集鎮堰下村數字鄉村融合云平臺”等7個平臺類項目和“白馬湖旅游度假區智慧景區”等5個應用類項目入選。智慧廣電在助力數字中國、網絡強國建設,在服務數字經濟發展、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等方面能做什么?通過這些項目我們可窺一斑……
蘇州數字化“視·聽”黨史學習教育融媒平臺
為順應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趨勢,加強文化IP,尤其是紅色文化IP的開發,江蘇有線蘇州分公司聚合廣電資源,充分發揮有線電視“黨媒政網民屏”屬性,以“泛媒體交互、融合”和“黨史學習教育數字化傳播、沉浸式體驗”為主要創新實踐,在中共蘇州市委黨史工辦的指導下,建設了全國首個地方性、數字化黨史學習教育平臺——“視·聽”黨史學習教育融媒平臺,該平臺是2021年蘇州市委黨史工辦“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同時該平臺還作為紅色文化與新媒體交互賦能、融合發展的典型案例入選《蘇州市2021—2025年黨史工作規劃》,開創了“電視+”智慧廣電網絡新服務的典范。
“視·聽”黨史學習教育融媒平臺由“線上平臺+線下陣地+VR云展”等部分組成,主要包括建設全國首個地方性“視·聽”百年蘇州黨史融媒電臺,全省首創推出了“光輝的歷程·蘇州篇章”VR電視云展,打造了蘇州首家建在地鐵站里的全數字化、沉浸式黨史學習教育實境學習“快空間”,聯合建設了15個“紅色公交站臺”和700多個“紅色公交學習點”等,平臺內容通過有線電視、喜馬拉雅、視界觀APP、引力播APP、蘇e行APP、地鐵移動電視、城市公交站臺、線下紅色學習站等泛媒體渠道融合傳播。
“視·聽”黨史學習融媒平臺實現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有效融合,實現黨史學習教育全人群、全渠道覆蓋;線上媒體和線下渠道的有效融合,讓黨史學習教育可見、可感、可觸摸;與城市公共泛媒體有效融合,打造“公共空間”黨史學習教育新舉措。作為科技賦能黨史學習教育的新嘗試,江蘇有線蘇州分公司聯合蘇州革命博物館創新推出“光輝的歷程·蘇州篇章”VR電視“云”展,首次實現電視端和移動端的同步“云”觀展,并被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作為地方黨史學習教育的全新形式予以推薦。同時服務智慧廣電鄉村工程建設,推動“鄉村文化數字化”和“數字黨建進鄉村”,聯合蘇州日報選擇了蘇州大市范圍內的100個農村(涉農社區),制作了100期的“行百年百村”特別節目,將蘇州百村黨建的鮮活案例以音頻的形式,通過蘇州一鎮一品(屏)電視專屬平臺定向推送和播報,凸顯“黨建+”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方面的重要引領作用。
蘇州市四套班子領導、蘇州的全國道德模范、中國好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江蘇省道德模范、江蘇最美人物、蘇州時代新人,蘇州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黨員代表以及20多所大、中、小學校的400多名學生參與黨史音頻節目錄制,作為“黨史記錄人”通過聲音傳遞“紅色精神”,體現了“視·聽”黨史學習融媒平臺的感召力、社會公信力、社會影響力、示范引領力和項目輻射力。在媒體傳播力方面,《人民日報》、《新華日報》、學習強國等主流媒體在第一時間進行了跟蹤報道,新華日報、江蘇黨史網、蘇州市人民政府官網、蘇州主流媒體等做了全方位、持續的報道。